4008-965-569

案例展示 分类
中国审计学会

  【摘要】 开展政府决算草案审计具备极其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回顾了审计机关进行的决算草案审计的实践探索,辨析了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的基本概念和有关问题,认为政府决算草案应该包括政府财政决算草案和政府部门决算草案,决算草案审计则包含预算执行审计,相应的审计项目名称和相关报告的名称也予以调整,以充足表现决算草案审计的特点。在财务报告审计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考虑与决算草案审计在审计目标、审计内容、组织安排和力量配备上的有机衔接。然后,提出要从完善预决算管理制度、完善相关会计制度规定、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完善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的制度保障,建议审计机关要着力于推动健全审计相关制度规定、研究出台决算草案审计的实施建议、优化相关法律和法规等决算草案审计外部环境。

  【摘要】 本文基于黑龙江省审计厅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次对黑龙江省财政厅编制的省本级决算草案进行审计的实践,探讨了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问题。在界定决算草案审计概念时,发现其与预算执行审计在审计内容上有许多相同之处,应将两者融合成一个项目进行审计。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发现存在开展决算草案审计法律依据不足、决算草案编制没有标准、缺乏统一的审计操作规范、决算草案审计时效性差等问题。因此,建议及时跟进决算草案审计业务指导,积极创新组织方式、探索思路方法。

  【摘要】 非现场审计理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不断渗透融合的产物。本文阐述了以创新审计思维方法为核心、创新审计技术方法为基础、创新组织管理模式为保障的非现场审计理念。基于调研和资料分析,提出对我国非现场审计形势处于初级阶段的整体判断,而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非现场审计的较高期待和初级阶段的整体现状之间的矛盾,是当前非现场审计工作的最主要矛盾,具体表现为制度保障、数据采集使用管理、数据共享、组织管理、人才配置使用等五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整体规划、制度保障、资源整合、创新组织模式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能更好地推动国家审计适应新常态下的新定位和新目标。

  【摘要】2016年12月22日,中国审计学会与有关省级审计学会、审计署有关特派办理论研究会合作开展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理论与实务课题研究成果汇报交流会在京召开。18个合作单位的20余名代表参加了交流研讨,其中上海等4省区市审计学会、审计署昆明特派办等4个特派办理论研究会的代表做了主题发言。与会代表紧密结合近年来开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的工作实际,就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的内涵与作用、目标、内容和重点,实践中取得的主要经验和遇到的主体问题,以及改进建议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摘要】2016年12月21日,中国审计学会在北京召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合作研究课题成果汇报交流会。来自地方审计学会、审计署各特派办理论研究会及有关高校共22个课题合作单位的3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内蒙古等5省区市审计学会、上海等3个特派办理论研究会以及有关高校的代表做了专题发言。代表们重点根据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情况与结果运用、面临困难与对策建议进行了交流研讨。

  领导干部草原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内容探讨基于内蒙古自治区审计实践

  【摘要】结合内蒙古自治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实践,本文研究了领导干部草原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内涵、目标和范围,重点分析了审计的内容和方法,并总结了审计评价依据、标准和定责依据,通过对领导干部任职前后草原资源资产基本状况、草原生态变化、草畜平衡制度实施效果、基本草原划定情况、草原保护与监督检查情况等指标的对比分析,多维度、多视角评价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客观、公允地界定领导干部的责任。同时,根据该项审计开展的现状,分析了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摘要】 资产减值损失作为一种盈余管理的手段已被大量经验证据所证实,但鲜有文献实证检验资产减值损失对审计收费和审计意见的影响。本文以我国2007-2014年沪深主板市场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损失计提情况,分析了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对审计收费和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存在大额资产减值损失的上市公司审计收费更高,存在大额资产减值损失的上市公司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更大。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师将客户的资产减值损失情况纳入到了审计风险的判断。

  【摘要】 随着我们国家公允市价计量资产和负债规模的扩大,审计风险随之增加。本文以我国银行业为样本,研究了行业专长对公允市价会计和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根据结果得出,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长,能够明显地增强公允市价与审计费用之间的正相关性,研究结论支持产品差异化效应假设。因此,本文结论有助于未来加强完善公允市价计量准则,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公允市价评估方法体系及具有操作性的执行指南,继续完善公允市价审计准则,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发挥行业专长,促进审计市场适度竞争和有序发展。

  【摘要】 近年来,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已经显现。本文以债券市场债券信用评级为切入点,使用2008-2015年交易所发行的公司债券数据,分析了内部控制对债券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之后发现: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债券信用评级或主体信用评级越高,进而导致相应的融资成本越低;由于国企隐性担保作用的存在,内部控制质量与信用评级之间的关系在民企中更显著;本文对内控质量影响信用评级的机制进行了检验,发现内控质量能通过提升公司的经营目标(降低违约风险与提高利息保障倍数) 与报告目标(降低诉讼风险),进而提高债券信用评级。

  客户的公允市价会计估计行为对审计调整决策的影响基于信任理论的实验检验

  【摘要】 本研究基于信任理论,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检验客户的公允市价金额确认和信息披露两种会计估计行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调整决策的影响,并探讨注册会计师信任判断的中介作用以及注册会计师自信心的调节作用。研究之后发现客户的公允市价金额确认较高和信息公开披露简略时,注册会计师要求的审计调整金额更高,并且注册会计师的信任判断对上述影响具有中介作用。此外,注册会计师自信心对两种客户公允市价会计估计行为与信任判断的关系均具有调节作用。该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客户公允市价会计估计行为对审计调整决策的影响及其过程,也为公允市价相关准则的完善和注册会计师职业人才培训提供了启示,对企业管理层、注册会计师和监管部门具有借鉴意义。

  【摘要】 本文从市场感知的角度,研究了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对审计质量的直接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事务所转制影响审计质量的作用机制。通过直接对比事务所转制前后审计质量的差异,以及对比实验组与控制组公司在事务所转制前后审计质量的差异,发现市场认为事务所转制对审计质量有显著正面影响,并且该正向影响仅存在于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和法律环境较弱的上市公司。本文不仅从市场感知这一新视角提供了转制政策效果的新证据,也为研究事务所转制影响审计质量的具体作用机制提供了详细实证证据。这些结果为我们判断2010年以来我国政府推动的事务所转制政策治理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

  【摘要】 作为保证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根本因素,管理层能力的差异会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及其缺陷识别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以2011-2014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行业建立DEA-Tobit模型衡量管理层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管理层能力与内部控制质量正相关。同时,以2011-2014年沪深两市发生财务重述公司为基础,确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上市公司样本,建立局部可观察双变量Prob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管理层能力越高,越能够识别已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

  【摘要】 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重要质量特征,其对审计收费可能具有双重影响。从信息环境出发,可比性既有助于提高信息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又能通过信息溢出效应提升审计效率,减少审计工作量,进而降低审计收费。从代理问题出发,可比性的提高可能导致高管更为隐蔽的自利行为,增加审计风险和审计复杂性,进而提高审计收费。基于A股市场数据发现,可比性总体上与审计收费显著负相关,即信息环境效应占主导;且减少审计工作量是其降低审计收费的重要方法。进一步的检验发现,可比性与审计工作量、审计收费间的负向关系随着代理冲突的加剧而减弱,即代理成本效应同样存在。以上结论对理解会计信息可比性的经济后果及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具备极其重大启示。

  【摘要】 在中国的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实施ERP系统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及影响路径,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以2001-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之后发现上市公司实施ERP系统可提升盈余质量。这表明实施ERP系统能够改善信息不对称、完善内部控制、利于外部审计监督,以此来降低管理层操纵盈余的可能性。采用工具变量法、Heckman两阶段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成立。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实施了ERP系统的上市公司通过提高内部控制质量,进而提升盈余质量。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ERP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盈余质量的文献,而且有助于深化对ERP系统实施效果及其影响路径的认识,对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提升盈余质量、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具备极其重大的借鉴意义。

  【摘要】 行业景气度作为企业行业环境的重要方面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有重要影响。研究之后发现,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不仅受到行业景气度高低的影响,也会受到其波动性的影响。行业景气度较高时,企业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较高;行业景气度波动性较大时,企业倾向于进行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减少负向应计盈余管理。同时,行业景气度及其波动性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会产生叠加,行业景气度波动性明显地增强了行业景气度与正向应计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上述研究丰富了中观环境下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影响的研究,有助于加深人类对于上市公司在不一样的行业景气状况下盈余管理行为的认识,也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